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资讯 汽车资讯

关于欧拉书_关于欧拉的书

佚名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关于欧拉书_关于欧拉的书_关于欧拉的书对于关于欧拉书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1.数学家欧拉的故事?2.关于数学家的故事3.有多少以欧拉(Euler)命名的定理或者公式?4.数论四大定理的欧拉定理5.十八世纪的代数(四)6.关于数学家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故事数学家欧拉的故事?瑞士数学家欧拉早年曾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成为数学家后在俄国宫廷供职。有一次,

关于欧拉书_关于欧拉的书 _关于欧拉的书

       对于关于欧拉书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1.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2.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3.有多少以欧拉(Euler)命名的定理或者公式?

4.数论四大定理的欧拉定理

5.十八世纪的代数(四)

6.关于数学家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故事

关于欧拉书_关于欧拉的书

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瑞士数学家欧拉早年曾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成为数学家后在俄国宫廷供职。

       有一次,俄国女皇邀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访问她的宫廷。狄德罗试图通过使朝臣改信无神论来证明他是值得被邀请的。女皇厌倦了,她命令欧拉去让这位哲学家闭嘴。于是,狄德罗被告知,一个有学问的数学家用代数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要是他想听的话,这位数学家将当着所有朝臣的面给出这个证明。狄德罗高兴地接受了挑战。

       第二天,在宫廷上,欧拉朝狄德罗走去,用一种非常肯定的声调一本正经地说:“先生,,因此上帝存在。请回答!”对狄德罗来说,这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他困惑得不知说什么好。周围的人报以纵声大笑,使这个可怜的人觉得受了羞辱。他请求女皇答应他立即返回法国,女皇神态自若地答应了。

       就这样,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用欺骗的手段“战胜”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欧拉的故事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欧拉的故事,欢迎阅读。

       

        个人简介

        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之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

        此外欧拉还涉及建筑学、弹道学、航海学等领域。瑞士教育与研究国务秘书Charles Kleiber曾表示:?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今天的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则认为:读读欧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师。

        2007年,为庆祝欧拉诞辰300周年,瑞士政府、中国科学院及中国教育部于2007年4月23日下午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举办纪念活动,回顾欧拉的生平、工作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数学界的莎士比亚?欧拉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便成为著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

        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据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着多部。

        欧拉这个18世纪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

        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

有多少以欧拉(Euler)命名的定理或者公式?

       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    失明前

       莱昂哈德·欧拉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曾轰动了数学界。小欧拉是这所大学,也是整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在大学里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微积分权威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并逐渐与其 莱昂哈德·欧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约翰·伯努利后来曾这样称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我介绍高等分析时,他还是个孩子,而你将他带大成人。”两年后的夏天,欧拉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学士学位,次年,欧拉又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1725年,欧拉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欧拉的父亲保罗·欧拉(Paul Euler)也是一个数学家,原希望小欧拉学神学,同时教他一点数学。由于小欧拉的才人和异常勤奋的精神,又受到约翰·伯努利的赏识和特殊指导,当他在19岁时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金后,他的父亲就不再反对他攻读数学了。

       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

        失明后

       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诚恳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

       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欧拉完全失明以后,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

       1783年9月18日,在不久前才刚计算完气球上升定律的欧拉,在兴奋中突然停止了呼吸,享年76岁。欧拉生活、工作过的三个国家:瑞士、俄国、德国,都把欧拉作为自己的数学家,为有他而感到骄傲。

       超人的记忆和心算能力

       欧拉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见的.他能够复述年青时代笔记的内容;心算并不限于简单的运算,高等数学里的计算一样可以用心算去完成。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他的本领,欧拉的两个学生把一个复杂的收敛级数的17项加起来,算到第50位数字,两人相差一个单位,欧拉为了确定究竟谁对,用心算进行全部运算,最后把错误找了出来。欧拉在失明的17年中;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和很多复杂的分析问题。

        高尚的风格

       欧拉的风格是很高的,拉格朗日是稍后于欧拉的大数学家,从19岁起和欧拉通信,讨论等周问题的一般解法,这引起变分法的诞生。等周问题是欧拉多年来苦心考虑的问题,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欧拉的热烈赞扬,1759年10月2日欧拉在回信中盛称拉格朗日的成就,并谦虚地压下自己在这方面较不成熟的作品暂不发表,使年青的拉格朗日的工作得以发表和流传,并赢得巨大的声誉。他晚年的时候,欧洲所有的数学家都把他当作老师,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说过:“读读欧拉、读读欧拉,它是我们大家的老师!” 当欧拉64岁高龄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掉了他几乎全部的著述,而神奇的欧拉用了一年的时间口述了所有这些论文并作了修订。一年以后,1783年9月18日的下午,欧拉为了庆祝他计算气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请朋友们吃饭,那时天王星刚发现不久,欧拉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要领,还和他的孙子逗笑,喝完茶后,突然疾病发作,烟斗从手中落下,口里喃喃地说:"我要死了",欧拉终于"停止了生命和计算"。

        渊博的知识

       欧拉渊博的知识,无穷无尽的创作精力和空前丰富的著作,都是令人惊叹不已的!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半个多世纪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论文。可以说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据统计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七十余卷,牛顿全集八卷,高斯全集十二卷),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3%,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到今几乎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字,从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

数论四大定理的欧拉定理

       (1)背景:欧拉公式的背后是一门新的几何学,这种新的几何学只研究图形各部分位置的相对次序,而不考虑图形尺寸大小,这就是由莱布尼兹和欧拉共同奠基的“橡皮膜上的几何学”(位置几何学),如今这门学科已经发展成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拓扑学。

       (2)历史:有关凸多面体最有趣的定理之一是欧拉公式“V-E+F=2”,其实大约在1635年笛卡尔就早已发现了它。欧拉在1750年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公式,并于1752年发表了它。由于笛卡尔的研究到1860年才被人们发现,所以这个定理就称为欧拉公式而不是笛卡尔公式。

       欧拉,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

       欧拉在数学上的建树很多,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解答开创了图论的研究。欧拉还发现,不论什么形状的凸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总有V-E+F=2这个关系。V-E+F 被称为欧拉示性数,成为拓扑学的基础概念。以欧拉的名字命名的数学公式、定理等在数学书籍中随处可见, 与此同时,他还在物理、天文、建筑以至音乐、哲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欧拉还创设了许多数学符号,例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和cos(1748年),tg(1753年),△x(1755年),∑(1755年),f(x)(1734年)等。

       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

       欧拉的一生,是为数学发展而奋斗的一生,他那杰出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欧拉公式有4条

       (1)分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2时值为1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

       (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是面数,则

       v-e+f=2-2p

       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第一类多面体

       等等

十八世纪的代数(四)

       在数论中,欧拉定理(Euler Theorem,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或欧拉函数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欧拉定理得名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该定理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

       欧拉定理表明,若n,a为正整数,且n,a互质,则: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13岁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著名数学家贝努利的精心指导.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在世时发表了700多篇论文。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整整用了47年。

关于数学家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故事

       数论

        18世纪数论留下了一些互不相关的成果。欧拉和勒让德贡献了主要著作。

        1736年,欧拉证明了费马小定理:如果p是质数,a和p互质,那么a^p-a可以被p整除。1760年欧拉引进Φ函数,或者叫做n的totient(欧拉函数)以推广这个定理:Φ(n)是小于n而与n互质的整数个数,当n是质数时Φ(n)=n-1,接着欧拉证明如果a和n互质,那么a^(Φ(n))-1可以被n整除。

        至于费马对x^n+y^n=z^n所做的著名猜测(即费马大定理,n>2时没有正整数解),欧拉证明n=3和4时是正确的,勒让德证明n=5,人们证明费马大定理的历史十分悠久。

        费马还猜测,对于n值的一个不定的集合,由式子2^(2^n)+1得到的数是质数。这个猜测对n=0,1,2,3,4成立,但1732年欧拉证明n=5时得到的不是质数,有一个因子是641.事实上目前发现对n>4得到的都不是质数,不过这个式子的重要性在于它出现在高斯论正多边形的可作图性中。

        费马曾断言:每个正整数是不多于四个平方数的和(允许一个平方数重复出现,如8=4+4),欧拉花了四十多年试图证明,并得出了一些结果,拉格朗日用了欧拉部分工作证明了这个定理。但欧拉和拉格朗日没有得出一个正整数能表示成几个平方数的和。

        1754/1755年欧拉证明了费马的另一个断言:每一个形为4n+1的质数能唯一地分解成两个平方数之和,但欧拉没有使用费马为解决这个问题发明的递降法。欧拉还证明两个互质的平方数之和的每一个因子是两个平方数之和。

        1770年爱德华·华林(1734-1798)叙述了一个定理(华林定理):每个整数是1-9个立方数之和,又,每个整数是1-19个四次方数之和,他继续猜测,每个正整数可以表示为至多r个k次幂之和,其中r依赖于k。不过这些定理他都没有证明。

        普鲁士派往俄罗斯的公使哥德巴赫(一个喜爱跟数学家联络感情的富二代)在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叙述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但没有作出证明:每一个偶整数是两个质数之和,每一个奇整数是一个质数或三个质数之和,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在关于数的分解的研究中,欧拉证明x^4-y^4和x^4+y^4不能是平方数,欧拉和拉格朗日证明了费马的许多断言,大意是某些质数能用特殊方式表示,如欧拉证明了形为3n+1的质数能唯一地表示成形式x^2+3y^2。

        数学家也沉迷于亲和数&完全数。欧拉给出了62对亲和数(包括3对已知的,2对错的),他还证明了欧几里得定理(2^(n-1)(2^n-1)在2^n-1为质数时是完全数)的逆定理:每一个完全偶数是形为2^(p-1)(2^p-1)的数,其中第二个因子是质数。

        华林的学生John Wilson(1741-1793)是剑桥数学系出身,后来当了律师和法官,他提出了一条定理(威尔逊定理):对每个质数p,量(p-1)!+1能被p整除,如果这个量能被q整除,那么q也是质数。1773年拉格朗日证明了这个定理。(拉格朗日跟欧拉为这群联想大师付出了太多……)

        对求x^2-Ay^2=1的整数解(费马认为A不为完全平方数时有无穷个解),欧拉把这个方程误称为佩尔方程,1759年他把根号A表示成一个连分式,给出了方程解法,但他没有成功证明他的方法总能求出解,且所有解是由根号A的连分式展开给出的。1766年拉格朗日证明了佩尔方程解的存在性,并解决了求系数均为整数的一般二次方程的所有整数解的问题。

        18世纪数论最富有创造性的发现是二次互反律。它用了二次剩余的概念,这里我们使用欧拉引入,后由高斯采用的方法:如果存在一个x使x^2-p能被q整除,那么说p是q的二次剩余,如果x不存在,则p是q的二次非剩余。1808年勒让德发明了一个记号(p/q)描述上述情况:对任意数p和任意质数q,当p是q的二次剩余时,p/q=1,反之p/q=-1。

        二次互反律说如果p、q是不同的奇质数,那么(p/q)(q/p)=(-1)^((p-1)(q-1)/4)

        1783年欧拉给出了四条定理和第五条总结性的定理,清晰地叙述了二次互反律,但他没有证明,不过他之前的文章里已经涉及了这些工作。1785年勒让德独立给出了定律和不完全证明。19世纪后数论研究的关键课题就是研究这个定律有什么隐藏含义。

        1798年勒让德的《数论》是18世纪数论集大成者,这本书包括了数论在内的一些有趣结果,但他没有从中做出抽象的一般性概念,而是由他的后继者完成了这项任务。

欧拉个人怎么样?

       欧拉是数学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1. 莱昂哈德·欧拉

       (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也有翻译为欧勒,18世纪最优秀的数学家,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称为“分析的化身”。

       引述评价

       “读欧拉原著:在任何意义上,他都是我们的大师。” —拉普拉斯

       生平

        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曾轰动了数学界。小欧拉是这所大学,也是整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在大学里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微积分权威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并逐渐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约翰·伯努利后来曾这样称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我介绍高等分析时,它还是个孩子,而你将他带大成人。”两年后的夏天,欧拉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学士学位,次年,欧拉又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1725年,欧拉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欧拉的父亲保罗·欧拉(Paul Euler)也是一个数学家,原希望小欧拉学神学,同时教他一点数学.由于小欧拉的才人和异常勤奋的精神,又受到约翰·伯努利的赏识和特殊指导,当他在19岁时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金后,他的父亲就不再反对他攻读数学了.

       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诚恳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

       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欧拉完全失明以后,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

        1783年9月18日,在不久前才刚计算完气球上升定律的欧拉,在兴奋中突然停止了呼吸,享年76岁。欧拉生活、工作过的三个国家:瑞士、俄国、德国,都把欧拉作为自己的数学家,为有他而感到骄傲。

       欧拉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见的,他能够复述年青时代笔记的内容,心算并不限于简单的运算,高等数学一样可以用心算去完成.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他的本领,欧拉的两个学生把一个复杂的收敛级数的17项加起来,算到第50位数字,两人相差一个单位,欧拉为了确定究竟谁对,用心算进行全部运算,最后把错误找了出来.欧拉在失明的17年中;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和很多复杂的分析问题.

       欧拉的风格是很高的,拉格朗日是稍后于欧拉的大数学家,从19岁起和欧拉通信,讨论等周问题的一般解法,这引起变分法的诞生.等周问题是欧拉多年来苦心考虑的问题,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欧拉的热烈赞扬,1759年10月2日欧拉在回信中盛称拉格朗日的成就,并谦虚地压下自己在这方面较不成熟的作品暂不发表,使年青的拉格朗日的工作得以发表和流传,并赢得巨大的声誉.他晚年的时候,欧洲所有的数学家都把他当作老师,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说过:"读读欧拉、读读欧拉,它是我们大家的老师!" 当欧拉64岁高龄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掉了他几乎全部的著述,而神奇的欧拉用了一年的时间口述了所有这些论文并作了修订。一年以后,1783年9月18日的下午,欧拉为了庆祝他计算气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请朋友们吃饭,那时天王星刚发现不久,欧拉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要领,还和他的孙子逗笑,喝完茶后,突然疾病发作,烟斗从手中落下,口里喃喃地说:"我要死了",欧拉终于"停止了生命和计算".

       好了,关于“关于欧拉书”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关于欧拉书”,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